群众演员在2025年金凤区“民法典宣传月”启动仪式上表演。
志愿者向居民讲解法律知识。
法治社区建设活动中群众热情高涨。
金凤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在阅彩城商圈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图文并茂的民法典宣传册让群众看得懂、学得会。
2024年法治安全夏令营小学员与工作人员在金凤区司法局门口合影留念。
“小小法官”模拟法庭为青少年打下坚实的法律知识基础。
遇事找“法”成为群众的首选。
形式多样的民法典宣传活动。
“新业态”普法宣讲为外卖小哥答疑解惑。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自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银川市金凤区将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支柱,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以“精准滴灌”取代“大水漫灌”,探索出一条紧贴区情、回应民需的特色普法路径。五年来,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显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金凤区蔚然成风。
机制为基 密织全域普法“制度网”
责任体系“全闭环”运行。普法不是司法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部门的“大合唱”。金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八五”普法工作,将法治工作纳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始终坚持法治金凤、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区制度体系。将法治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完善“督、考、评、述、责”一体化法治督察机制;明确普法任务、普法对象、工作要求和实施步骤,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闭环普法责任体系,构建起从“软任务”到“硬指标”的“大普法”格局。
专业力量“下沉式”支持。金凤区同步构建专业队伍保障体系支持“八五”普法相关工作落地生根。重视专业普法队伍的建设,各镇街、各部门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360人的金凤区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和20人的普法讲师团,党政部门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关注基层法治力量的培养,建立“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协作机制,结合“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在金凤区88个村(社区)培育1128名“法律明白人”。开展“点单式”法治素养培训,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对辖区“法律明白人”进行业务指导和帮助,五年来,累计培训“法律明白人”5000余人次,推动基层普法力量不断壮大,推动新时代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分类施教 描绘重点群体“法治像”
干部学法:法治思维“引领式”塑造。金凤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和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做到“决策先学法、行政必依法、凡晋必考法、年终必述法”,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准进行考核考评,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五年来,金凤区依托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开展领导干部学法培训410余次,组织公务员学法考试5次,参考率、合格率均达95%以上,实现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全覆盖。
青少年教育:法治理念“浸润式”培养。金凤区高度关注“未来多数”,深耕细作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建立完善“课时、教材、教案、教师、考核”五落实制度,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政法干警和律师骨干组建法治副校长队伍,金凤区37所中小学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德育法治课教师数量483名,为辖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提供“点单式”的法律服务。不断创新青少年普法形式,持续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法治护航”“青少年模拟法庭”等系列普法活动,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构建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处,共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420余场次,累计受教育师生达5万多人次。
企业普法:营商环境“造血式”服务。金凤区高度重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激活市场主体注入法治力量,聚焦商圈精准施策。创新“商圈普法五步法”。建立“政策法规宣讲会+合规经营建议书+法治体检报告+风险预警提示+涉企纠纷速调”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在执法中普法,在日常监管和执法过程中,做到“检查必普法、整改必释法”。开展“商家法律明白帖”行动。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主动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1100余场次,向商户发放普法资料6万余份。打造法律服务主阵地。成立宁夏首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追薪、工伤、人身损害赔偿等全方位法律服务,引导外卖小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延伸基层治理新触角,构建基层法治“新”图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新赛道,创新推出8项特色“一件事”和个人6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化扩容“跨省通办”,服务延伸至22省211市县,确定事项清单200项。
聚焦新局 打造法治实践“新标杆”
法治村居“三治融合”深化。金凤区以“三治融合”重构乡村治理生态,将普法深度嵌入基层治理链条,充分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出法治赋能乡村振兴的“金凤样板”。2022年丰登镇西新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3年良田镇和顺新村获评“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自治强基,网格化普法激活村居治理“神经末梢”,以“红色网格”打通服务闭环,以“议事协商”赋能民主决策,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法治固本,精准普法筑牢“规则防线”。润丰村推出“方言+普通话”的“双语”普法快板、短视频,聚焦基层高频问题展开“靶向普法”。德治润心,崇法向善涵养“文明乡风”。创新“乡贤评理堂”机制,遴选威望高、懂政策的老党员参与纠纷调解,通过家风家训展示墙、道德讲堂强化德治教化。
法治商圈“枫桥模式”渐成。金凤区工商联与金凤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构建“126”工作机制,致力于解决民营企业纠纷化解难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先后组建两个专业调解组织,创新“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新模式,实现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及办案系统线上对接,大大加大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一站式多元解纷力度。以联席会议机制为指引,开通“涉民营企业纠纷绿色通道”,织密“六位一体”权益保护网络,全方位护航民企发展。
数智赋能 构建智慧普法“云生态”
全媒体传播矩阵无远弗届。金凤区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式普法场景。线下构建普法文化阵地,建设“一巷一廊一站”三型法治文化矩阵精准匹配基层普法需求;打造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会客厅,进一步推动法治资源下沉,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个、法治文化广场20余处、法治宣传栏220余个,基本实现每个镇街至少有一处法治宣传阵地。线上拓宽普法创新路径,金凤区公安分局打造“金凤十二时辰”普法品牌,开展强针对性的普法宣传;开发“金凤普法”App线上法治宣传平台,整合各类法律法规资源,为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案例解读、法律知识测试等服务。金凤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在线直播活动,让法律知识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拍摄制作的微电影《花逝花开》《太阳照常升起》和MV《星辰大海》,先后在全国、全区检察机关“三微”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中取得佳绩。
数据驱动服务精准直达。金凤区通过“一网统管”挖掘治理需求,对12345热线、法院诉调案件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精准识别矛盾纠纷高发领域,进行有针对性地普法宣传。在物业、劳资等高发领域针对性推送普法视频、风险预警,并制作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宣传手册6万余份。建立“法律明白人”五级响应机制,即“网格排查、社区协调、街道联动、法律顾问支援、执法部门兜底”,让普法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介入,进一步夯实了社会法治基础。
回首过往普法路,五载深耕结硕果。金凤区在“八五”普法期间深耕法治宣传,不再局限于法条的简单传递,而是让法律文本走入生活现实、走进群众心中。普法工作没有终点,“收官”不是落幕,而是长效机制构建与治理能力升华的新起点。面对即将开启的“九五”普法,金凤区将不断在机制上推动“普法+调解+监督+服务”四位一体模式,主体上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治”协同,技术上深化大数据挖掘应用,构建精准普法预测系统。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金凤区将在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路上步履坚实,继续谱写法治为民的新篇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